還記得電影第五元素中,男主角房間裡的浴室僅容得下一人的場景嗎?利用特殊的氣沖式水蒸科技完成洗澡的工序,並且可以將整套設備隱藏起來。試想一下,如果這套設備能夠在真實世界中上市,相信大家都會直接採購選用,而且浴室的型態就很可能因此大大的被顛覆了,畢竟這麼方便又好用,對吧?可惜現在還沒辦法見證到此科技,我們只好想辦法從現在的浴室設計優化囉!本次將跟大家聊聊浴室磁磚的應用以及處理,畢竟安全問題才是最貼切的嘛!
瞭解磁磚應用演進概述
過去在施作上無論採用哪一種工法,包含砌磚隔間及輕鋼隔間,最後多以磁磚貼面作為最後一道工序。早期的磁磚常用小尺寸的拼貼呈現,馬賽克就是其中一種拼貼模式,會以小尺寸施作最大的考量,用此方式是認為小尺寸拼貼能有較多的溝縫,越多的溝縫能產生較多的摩擦力,但後來實際發現仍會發生浴室地板因為油滑而滑倒的事件。另外為配合小尺寸磁磚的面貼,地板排水多採用四方洩水的工法執行,整體的視覺效果也較差。
多年後,磁磚材料製作有了更多樣貌的呈現,磁磚的表面更能直接處理較大摩擦力的製程表現,隨之磁磚的選用尺寸就逐步加大,單一方向洩水模式與降板排水溝也變成目前最多被使用的工法,大大提升了整體浴廁視覺美觀。
值得注意的一個現象是:以往泥作師傅就能完成整間浴廁的磁磚面貼工程,但隨著老師傅的凋零、新秀師傅的訓練不足及磁磚類種日新月異,於是業界就將施作分為「地板貼工」與「牆壁貼工」並分別發派,目的是使年輕一代的師傅能單一專心表現,盡量降低錯誤的發生率。因此在此行業中,訓練與傳承卻是另一道衍生出來的課題。